• <track id="olgpo"></track>
  • <track id="olgpo"><div id="olgpo"></div></track>

      <track id="olgpo"></track>

        <tbody id="olgpo"><div id="olgpo"></div></tbody>

        云南省民族商會 官方網站

        傈僳族服飾文化

        2015-10-27 17:25:42 云南省民族學會187235

        在怒江流域的崇山峻嶺間生息繁衍著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傈僳族。在高山峽谷之中,形成了傈僳族獨有的民族風俗和民族文化,并且這種文化凝集在本民族的服飾之中世代傳承。

        傈僳族的服飾不僅可以用來御寒、暖身,便于生產勞動,同時,還有著妝扮生活、美化人生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傈僳族人民的審美情趣和智慧。對僳僳族服飾進行掃描,可以看到在豐富多彩的服裝和飾物中,無不記錄著民族風俗的神秘信息。

        歷史上的僳僳族人民一直過著食不果腹、刀耕火種、居無定所的生活。狩獵和采集是傈僳族主要的生活來源和生產方式,所以形成了易于遷徙的民族文化。歷史上,傈僳族一共經歷了四次大遷徙,所以有學者認為:傈僳族的整部歷史,其實是遷徙史。傈僳族的遷徙線路有個特點,都是自東向西進行,是“順著太陽落的地方”遷徙。以太陽西落大方向遷徙,傈僳族人民“渡過金沙江、瀾滄江,來到月亮不落的地方——怒江石月亮山。

        為了識別族群,為了銘記祖先,婦女們把這段記載著本民族歷史印跡的真實生活融人服飾中,制作出寓意深遠的“俄勒”帽。頭頂上雪白的貝片形同銀月高照,下面的串珠宛如燦爛的繁星,兩邊的紅珊瑚猶如火紅的落日?!氨娦桥踉伦汾s不落的太陽”,這是祈求不受傷害、獲得永生的情感寄托,也是依戀故土、守護家園的精神寫照。

        另外,傈僳族男子服飾中至今仍然保留著佩帶長刀、弩、箭包和槍的習慣,長刀、弩等打獵工具成為傈僳族男子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傈僳族人民對原始狩獵和采集生活的記憶,也反映了該民族的歷史文化。

        構成傈僳族服飾文化的另一個重要民族元素,就是祖輩相傳的貝飾情結。貝是傈僳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飾物,他們巧妙地把貝融合在服飾中隨身穿戴。最有代表陛的貝飾物是“海貝集”、“拉本里底”、“俄勒”帽。

        海貝曾經是云南古老的貨幣,貝飾自古就是財富的象征。在偏僻封閉的怒江地區,貝幣作為社會廣泛承認的市場通貨,一直沿用到解放前。為了方便保管和使用,聰明的傈僳人把貝幣串起來,戴在頭上、挎在肩上、縫在衣上以防止丟失。財富穿在身上,既漂亮又實用。斗轉星移,海貝成了傈僳族服飾中不可缺少的佩飾物。雖然現在早已不再使用貝幣,但無論是在著裝者還是欣賞者的眼中,都仍然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傈僳族女子頭戴用海貝片和珊瑚珠編串成的“俄勒”帽,胸前掛出海貝、料珠、瑪瑙和銀幣等組成的“拉本里底”,腰系“海貝集”。整套服飾以潔白的海貝和銀牌扣為裝飾,形成了獨具特點的民族服飾傳統。傈僳族將海貝穿戴在身上既反映他們樸素的以物換物的原始經濟形態,又突出反映了該民族獨特的審美心理。

        傈僳族服飾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并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斑斕奪目的表象讓人驚奇,更主要的是因為它能以形象直觀的物質形式折射出民族的歷史發展過程,同時也能通過傳說、故事等非物質的渠道傳遞著各種經濟、文化、民俗的信息。透過服飾的“形、意、智”,能探尋到傈僳人民追求“真、善、美”的樸素的民族風俗和古遠的歷史痕跡。

        責任編輯:王俊春錄入:王俊春
        云南通-云南省民族商會官方網站 云南民族旅游網-《環球游報》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區官方網站 | 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大理旅游網-大理旅游集團官網 昆明旭坤會計師事務所 云南蝴蝶泉國家4A級旅游景區

      1. <track id="olgpo"></track>
      2. <track id="olgpo"><div id="olgpo"></div></track>

          <track id="olgpo"></track>

            <tbody id="olgpo"><div id="olgpo"></div></tbody>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