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1 10:04:04 大理旅游網13778
沙溪古鎮(zhèn)位于云南省大理劍川縣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qū)的東南部,是大理著名的風景旅游名勝區(qū),位于大理風景名勝區(qū)與麗江古城之間,遠近聞名的石寶山就在這里。沙溪是一個青山環(huán)抱的小壩子,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瀾滄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
沙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zhèn),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西南地區(qū)興起,并成為當時唐朝和吐蕃的緩沖地段,也是連接強者之間的紐帶,也是溝通兩者經濟、文化交往的茶馬古道的主要途經地之一。沙溪古鎮(zhèn),作為一個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曾經繁華一時,作為當時古道上的一個古鎮(zhèn),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也許是上蒼對沙溪情有獨鐘,唐代以后,與沙溪壩一山之隔,位于沙溪西部的彌沙發(fā)掘了鹽井,古稱傍彌潛井,沙溪是離鹽井最近的茶馬古道集市,古鎮(zhèn)的貿易也隨之加入新的內容——鹽。鹽井的開采,猶如錦上添花,為 沙溪的發(fā)展推波助瀾,古鎮(zhèn)作為離鹽井最近的茶馬古道集市,一躍成為茶馬古道的鹽都,成為西藏、滇西北地區(qū)的食鹽供給的集散地。鹽作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沙溪逐漸成為繼茶、馬貿易后,又一重要商品。但是隨著茶馬古道作用的消退,這里也就成了眾多古鎮(zhèn)一樣的被文明社會所遺棄了。它安靜地坐落在云南大理地區(qū)劍川石寶山的腳下。這里沒有嘈雜的人群扎堆,更沒有大理麗江那樣繁花似錦的古城輝煌,這里只是一個小小的四方街,卻是那么的古樸、遙遠.....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靈魂與核心,是沙溪商貿交易的地方。它位于沙溪壩子中央螯峰山熬頭位置,依山傍水,是一個地理位置極佳的風水寶地,是一個集寺廟、古戲臺、商鋪、馬店,開闊的紅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樹、古巷道、寨門于一身、功能齊備的千年古集市。寺登古街共有三個門——東寨門、南寨門、北寨門,西邊緊靠熬峰山的無寨門。東寨門通往大理地區(qū),南寨門聯(lián)結古鎮(zhèn)南面與西面的滇西鹽井,北寨門通往西藏地區(qū)。經過寨門,一條狹窄、深長的古巷道悠然而來,兩邊殘舊的古鋪面悄然聳立在巷道兩邊。狹長巷道的盡頭,是寺登的貿易中心——四方街。四方街似曲尺型,正街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約100米,其中北部街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50米,整個街面用紅砂石板鋪筑,街中心有兩棵數百年的古槐樹。四方街東面有坐東朝西的古戲臺,西面有坐西朝東的興教寺,兩這遙相呼應,將四方街平分為南北兩半,整個街場四周商鋪馬店林立,三條古巷道延伸到古鎮(zhèn)的四面八方。
寺登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個街市,熱鬧非凡,各地來的馬幫在街前一天下午就陸陸續(xù)續(xù)通過巷道來到古街投宿,戲臺上洞經古樂、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前天下午就開始。古戲臺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東面建筑群中央臨街的位置,與西面興教寺殿宇、寺門建筑成一中軸線,將古四方街平分為南北兩半,從而為劃定各類生意經營范圍提供了實物標志。四方街西面的興教寺有一個破損的石獅,它的身上有一個圓形小孔。據古鎮(zhèn)上的老人講,以前那個小孔里塑有大型紅色木杠,上面有一盞巨大的防風雨的油燈,由寺登村民輪流值守,每天一戶。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值守戶往燈里加油、點燈,第二天早上再由該戶熄燈,并交給下一戶值守。這就是說,在以前茶馬古道相當熱鬧的時候,無論刮風下雨,寺登四方街夜夜通明,寺登古鎮(zhèn)不僅白天熱鬧,而且晚上也熱鬧。
漫步古街紅砂石板,登上古戲臺,看一看四方街鋪面和馬店,走一走黑潓江上玉津橋,到興教寺感受各種流派佛教合而為一的寺廟,聽一聽沙溪洞經古樂,體會古老民族的古音樂的韻味,看一次白族傳統(tǒng)的霸王鞭,跳一曲白族傳統(tǒng)的肖拉者舞,聽沙溪姑娘唱一曲白族調,嘗一嘗沙溪土特產地參子、松茸、羊乳餅,我們?yōu)椴桉R古道上能保存下一個完整的古集市而慶幸。
興教寺的文化內涵
白族文化學者,南詔、大理國歷史文化與宗教藝術研究專家董增旭介紹說,沙溪古鎮(zhèn)以寺登街為中心展開四方街等布局,興教寺是寺登街的核心。
興教寺建于明永樂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它是我國目前保存規(guī)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興教寺內保存的明代壁畫深受中原繪畫風格影響,又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我國西南邊疆古代白族繪畫藝術的瑰寶。興教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高超的明代建筑藝術令人嘆為觀止。
興教寺大殿的建筑結構特點:南北順深長18米,東西進深14.5米,高19米。梁柱肥碩,雄渾凝重,斗拱渾厚大方,12根立柱微微傾斜,中間用兩架過梁、穿枋支撐屋頂,建筑物的重力被合理地分解到了斗拱和立柱墻體上,形成大殿如此巨大開闊的空間,而中間沒有一根柱子。而且,這種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極強。大家知道,云南是地震多發(fā)區(qū),但是,歷經600年間多次地震的破壞,它巍然屹立,絲毫不變形。
這些建筑的梁柱銜接手法精巧復雜,做工大氣,既保留了宋、元時期的古建筑大殿式樣遺風,又深受白族建筑風格和藏密寺院建筑風范的影響,屬國內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