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olgpo"></track>
  • <track id="olgpo"><div id="olgpo"></div></track>

      <track id="olgpo"></track>

        <tbody id="olgpo"><div id="olgpo"></div></tbody>

        手機云南通

        馬啟智回憶文章:黃璜在寧夏

        2021-04-24光明要聞322349

        黃璜,江蘇漣水縣紅窯人。1946年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入黨。曾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寧夏軍區第一書記。建國后歷任華東局機要員、安徽省委機要處臺長、安慶地委機要科科長、安慶地委統戰部辦公室主任、望江縣委書記處書記、安徽省委組織部一級巡視員?!拔母铩焙笕伟不帐≈睓C關處長、無為縣委第一副書記、六安地委常委兼霍邱縣委書記、六安地委副書記。1983年3月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安徽省軍區第一政委。1987年7月任江西省副省長。1989年12月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寧夏軍區第一書記。中共十二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第九屆委員會常委。全國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常委 。

        小引

        21世紀庚子年初秋,我去北京萬壽路黃璜書記家看望他,并順道贈送我的自傳和畫冊。87歲的他仍然精神矍鑠,聊起了在寧夏的一些往事。我感佩他驚人的記憶力,說到固海揚水擴灌工程、鹽環定揚水寧夏段工程,一些細節記得清清楚楚;我感佩他強烈的使命感,他不僅回憶閩寧村、華西村、吊莊當年建設的思路與舉措,而且一直在關注移民的生存和發展,他希望和我合寫一篇關于寧夏扶貧的文章。

        回到家里,我重讀黃璜的《百感集》,第四部分是“拼搏在塞上”,標題撞擊著塵封的記憶,我的思緒回到了寧夏九十年代的時空,久久沉浸在當年一起拼搏的情景之中。

        當晚,看到網上流傳的文章:《被那個時代和群眾用口刻碑:這三位安徽省委書記做了什么?》,作家彭勁秀從擔任過省委書記17人中挑選出最為崇敬的三位:李葆華、萬里和黃璜。

        文中記述了黃璜與“傻子瓜子”的故事。當年,安徽出了經營“傻子瓜子”的年廣久,成為全國雇工最多,規模最大的私營企業,從而引起了姓“資”姓“社”的激烈爭論。年廣久不止一次被相關部門關押過,而且準備再次拘押他,他非常害怕,便給上任剛滿一周年的黃璜寫了信。收到信后第4天,即1984年3月31日黃璜就復了信?;匦欧Q呼年廣久為“同志”,肯定了他經辦企業的積極作用,對其反映問題,承諾給予解決。黃璜的回信在《光明日報》發表后,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大鼓舞和促進了全省乃至影響全國個體經濟的發展。

        我由黃璜對傻子瓜子的支持聯想到他在寧夏抓民營經濟;從他1961年對安徽楊林公社的“災情調查”聯想到在寧夏對災區農民的幫助;從他1961年主持甄別釋放安徽望江縣公安部門關押的187人聯想到在寧夏謹慎穩妥處理民族宗教問題;從他1978年在安徽無為推行家庭承包聯想到在寧夏對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重視……雖然時空不同地域迥異,但我梳理出了一脈相承的內在邏輯!

        夜已深,我思考著扶貧文章的框架,下意識想起一件多年難以釋懷的事。1997年,換屆前離開寧夏工作崗位回到北京的黃璜,中央又提名他為全國人大代表候選人,分配到寧夏選舉。黃璜在差額選舉中意外落選了。對于一個矢志把畢生精力奉獻于為人民服務崇高事業、把工作一線崗位最后寶貴時光的汗水完全拋灑在寧夏大地上的他,這件事造成的傷害和委屈是可以想象到的。但當時我作為自治區主席候選人提名不久,對少數人不顧全大局的做法不便多說什么,無能為力無所作為的尷尬使我郁悶??牲S書記從來沒有對我提起這件事,他經歷滄桑后的豁然,他坦蕩與大度的胸懷,又一次讓我肅然起敬,并產生為老領導做點什么的想法。我覺得僅就扶貧一個問題合寫文章,難以充分表達八年共處中我對老領導言傳身教的感受,他為人善良厚道仁忍的品格,改革開放超前開拓的意識,工作求真務實抓住不放的精神,廉潔奉公堅定不移的黨性原則和深植于心的為民情懷,已經沉淀升華為我們這些在寧夏工作了幾十年,與他共處八年的老同志一段美好的記憶,并為許多寧夏人念念不忘。

        我認為,人們對擔任過黨政一把手領導的評價,往往是在他們離開工作崗位,經過時間之沉淀和歷史比對,才會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

        黃璜離開寧夏已經二十四年了,我決定趁這次機會執筆對黃璜在寧夏工作的主要方面做一簡要介紹,并從這個側面追憶中國改革開放前三十年中期,黃璜書記和白立忱主席帶領寧夏各級黨政班子,團結全區回漢人民,知難而進,奮力開拓的艱辛步履。必須說明的是,這一代創造者用智慧和辛勞書寫的華章,已經毫無例外地存續在寧夏人民奮斗的歷史之中。

        當然,老領導惦記的扶貧工作仍然是重點。于是,我反復重溫自己履職歲月中與黃璜書記相處的許多往事,終于形成了這篇文章。


        黃河經濟

        黃璜是老革命。1946年,13歲的他在江蘇漣水老家參加新四軍。此后,南來北往,轉戰各地,經歷了部隊、地方多個崗位的艱苦鍛煉,終于脫穎而出,1983年被破格提拔為安徽省委書記,后遭到不公正對待,他憑著堅定的信仰和對事業的忠誠,憑著對清白和操守的堅守與自信,1987年7月調任江西省副省長,1989年接到遠征大西北,出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任命。他寫到:“從紅土地來到黃土地,從井岡山來到六盤山,直至賀蘭山下,我應該做長期打算,踏踏實實地去干點實事、好事。作為我的長期打算,不只是時間概念,還有充實的內容和要求?!?/span>

        1990年1月正值塞上的數九寒天,懷著滿腔熱情的黃璜在8日這天舉家抵達銀川,同行的是四代七口人。對此,淳樸的寧夏人表示了歡迎和贊揚。

        “民不富,國不強,我們心不安”。黃璜幾十年一直堅持實地調研的工作方法,到銀十天后他就深入基層。首先來到貧困山區同心縣王團鄉大彎村古陽彎合作社,他親切地對黨支書說:“我和你們商量一下,這樣的地方怎樣才能讓群眾生活好過些?”他對縣上的領導說:“要抓富民,民富才能國強。民不富,國不強,我們心不安。要用這樣的思想,來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要用這樣的思想,去調整各種利益關系;要用這樣的思想,改進我們的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

        他想盡快跑遍寧夏城鄉山川。先是抓緊踏訪固原山區的溝溝坎坎,接著飽攬銀川平原塞上江南的渠系田疇,每到一地,他多問多思寡言。記得我在銀南行署任專員時,陪他到中衛調研,縣上領導匯報時地方口音重,他聽不懂時很著急,就把臉轉向我,我明白書記的意思就當起了臨時翻譯。當然,沒用多長時間,他就熟悉寧夏方言了。調研中一次吃飯,上了一盤大塊手抓羊肉,從南方來到大西北,很少吃羊肉的黃璜感到不解,問我為何不把肉切碎一些,我啰嗦半天欲講清楚這種吃法的緣由,記得把他也惹笑了。

        黃璜深入調研的頻率和成效,引起了媒體的關注。新華社記者張錦和吳國清發表文章,記錄了他的調研行蹤:

        今年元月剛到任的自治區黨委書記黃璜,沒有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看材料,而是帶頭下農村、到工礦,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短短半年,黃璜跑遍了全區24個縣、市、區,并深入到三分之一的鄉鎮、上百家農戶和部分廠礦企業以及大中專院校,對寧夏經濟社會做了較系統的調查。

        5月中旬,黃璜又率領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水利專家行程上千里,沿寧夏境內黃河段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的實地考察,完成了“振興寧夏黃河經濟”的專題調查報告。

        在調查研究掌握區情的基礎上,黃璜認為,寧夏真正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只有黃河,他的腦海中逐漸形成了發展黃河經濟的戰略,并經自治區黨委研究確定為發展思路。

        “黃河經濟的提出,主要是從發展戰略上考慮的”。黃璜在1990年底召開的全區農村工作會議上對黃河經濟做了闡述。他說,從古到今,寧夏的經濟無一不和黃河聯系在一起,唯黃河而存在,唯黃河而發展,唯黃河而興旺。所謂黃河經濟,就是依托黃河優勢,開發、利用黃河資源,直接地或間接地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多層次、全方位、開放性、綜合性的經濟。

        他強調說,我們確定的黃河經濟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既有目標又有措施的系統工程。按照初步規劃,主要是興建蓄水灌溉兼發電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其綜合效益是: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現有耕地的效益;新增灌溉面積,爭取再造一個“河套”,重點發展糧食和多種經營,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林業生產,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增加能源,為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動力保障;帶動工業、交通運輸業、城鎮建設、旅游業和其他各業的發展。

        在當時寧夏干部群眾的思想還比較封閉的情形下,黃璜的思路啟迪了大家。人們終于認識到“黃河經濟”的提出,既是寧夏經濟發展的歷史總結,又是制定發展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當然,也有不同的爭論,只能是邊爭邊干,在實踐中走向齊心協力。

        黃璜認為,從地域特征和氣候類型看,寧夏分為南、中、北三大塊,差異比較大,非一副“藥方”所能奏效,必須分區治理,各有側重,走區域發展的路子。為夯實黃河經濟的內涵,他提出了“北部重振,南部放開,中部上臺階”的具體化要求。

        對北部的石嘴山地區,黃璜從快速發展的烏海市得到啟發,想以發揮優勢為前提,重振石嘴山。對該市首先加強領導力量,緊接著是進行總體規劃,突出城市規模、交通和商貿布局,著手推進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問題。

        對南部的固原地區,按照鄧小平“三個有利于”原則,他將“開放”變為“放開”,一度引起軒然大波。但對迅速轉變干群思想觀念很有震動作用。

        以銀川為中心的中部地區,是寧夏經濟、科技、教育核心區,這一地區的發展引領全區的發展大局,所謂上臺階,就是推動城鄉經濟和社會事業較快發展,特別是要盡快提升銀川等城市的龍頭綜合實力,使“塞上江南”成為名符其實的璀璨明珠。

        抓住首府銀川的城市改造,完善其功能,增強輻射力,是中部上臺階的突破口,自治區主要領導把目光瞄向這里。沒有啟動資金,黃璜和白立忱聯名寫報告向中央求援,中央批給2000萬元,分兩年撥付,杯水車薪。黃璜白立忱意識到,寧夏已經落后了,今后的發展爭取中央資金支持是一方面,但破除“等靠要”思想,啟動內在積極性更為重要而迫切。于是,自治區黨委、政府逐步松動城鄉二元分割政策藩籬,通過筑巢引鳳,一步一步啟動市場機制,籌集資金,加快城市建設。

        這其中,吸引郊區農民參與城市建設是一個成功事例。銀川郊區農民靠養牛、種菜等多種經營,十余年積累資金達2億元,卻不知道把錢花到哪里才劃算。而處在商品經濟起跑線的鳳城,因資金不足,導致大型批發市場建設、危房改造等項目進展緩慢。黃璜依據“小城市、大郊區”的狀況,提出郊區要走與城市共建共榮的道路。這一新觀點讓郊區領導耳目一新,在1990年下半年立即實施,動員農民參與城市建設??傻谝淮温牭椒康禺a這個新名詞的農民,哪能輕易甩出自己的血汗錢?郊區只好動員職工帶頭籌集資金,投資商業網點開發,當農民看到投資搞開發能大把賺鈔票,再不猶豫了,很快形成了參與城市建設的熱潮。到1992年11月,郊區農民共投資1.4億元,一些人成為房地產投資經營的能手。郊區3萬多農民陸續不姓“農”了,走進了市場,在商品流通、房地產開發、建筑建材大市場上角逐,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這招真管用,沒幾年時間,銀川市城鄉分割三大塊的舊貌就初步改換了新顏。

        “寧夏的繁榮,不僅要有穩定的農業,而且必須要有發達的工業?!秉S河經濟的骨干框架是:把中部地區工業和農業作為優先發展來謀篇布局。

        上了點年紀的人都知道,寧夏工業九十年代的發展,伴隨國家經濟體制變革的陣痛和契機,經歷了“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到“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艱辛探索過程。

        黃璜敏銳地感知到國有經濟體制改革腳步由遠及近的震動。深知寧夏能否跟上時代步伐,有所作為,不完全是客觀條件的制約,而是取決于干部群眾的思想狀態,取決于改革開放的深入程度。因此,他不遺余力,數不清多少次會議強調,多少次下基層要求,多少次研討座談,懇切地呼吁走出閉塞解放思想,增強市場經濟意識,樹立競爭觀念。并反復強調:在民族地區,是要講政治,但更應該把發展經濟看的更重些,抓得更緊些,不僅要有一定的速度,而且要有好的效益。

        當年,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發展已經啟動,寧夏國有企業經營困難及虧損問題日益顯現,而且年積月累,不好解決。

        面對嚴峻態勢,許多部門和企業因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束縛,不知道如何化被動為主動。自治區黨委、政府意識到:發展是硬道理。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更困難。區黨委于1991年底召開工作會議,集中研究工業特別是進一步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問題。黃璜強調:必須認清價值規律將起更大作用的現實,必須丟掉幻想迎接挑戰。他詳細闡述了如何走出困境,搞活大中型企業的工作思路。

        在國家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1993年5月召開了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黃璜代表區黨委提出變革的思路:必須抓住中心環節——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提高素質,增強活力;必須加快市場體系的培育,逐步建設一批跨地區、多功能、遠輻射的農副產品、工業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等市場,想方設法大力培育尚處于雛形期的資金、勞務、技術、人才、信息、房地產等要素市場;開拓資金市場,積極創造條件試辦地方銀行,開放證券二級市場,拓寬搞活企業融資渠道。

        黃璜在任期間,寧夏工業經濟在困境中奮力前進。煤炭、電力、機電、冶金、石油、化工、醫藥、造紙、建材、食品加工等產業在市場競爭中艱難壯大,涌現出了一批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1997年工業增加值達72億元,1992年至1997年年均增長11%。

        寧夏工業雖然薄弱,但農業卻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所謂“天下黃河富寧夏”,就是指引黃灌區的農業優勢而言。灌區土地的高效高產和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作物的優良品質,寧夏科技工作者創造的“兩糧一肥”種植模式、麥套玉米“噸糧田”和小弓棚育秧技術均在全國名列前茅。黃璜非常重視寧夏的農業優勢,高度關注寧夏農業的基礎地位穩固發展,他要求對農村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以確保糧食穩定增長為前提,同時在提高農業的商品率、增加農民收入上下真功夫。在1990年秋天調研時,我就聽到他語重心長反復強調說,發展農業,要從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做深度開發,要未雨綢繆;在農業內部,要注重培植二、三項主體產業,作為農民致富的手段,也作為發揮農業優勢的有效途徑。

        在區黨委常委會以及農業和農村工作會上,黃璜進一步闡述了農業發展趨勢和路徑問題。他強調積極調整農業結構,農業內部要做到優質高產高效,外部要向二、三產業靠攏;根據改革精神和前景預測,一定要積極發展外向型農業。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深入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對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且也為人們重新認識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的關系提供了新的理論思考。

        自治區召開了農村工作會議,面對農業資源開發很不夠,農業生產商品率只有50%等問題,對農村工作指導思想做了重大調整。提出,要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觀點,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走向商品化和現代化。要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心位置來考慮。要破除陳舊落后的思維模式,進一步搞活農村產業政策,大膽支持農民在鄉村創辦二、三產業,放寬有關政策,為農民進城務工創造條件。

        黃璜提出并經領導集體確定的“黃河經濟”發展思路,在后來寧夏的發展中得到驗證。如今,沿黃河兩岸產業聚集,城市群崛起,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疤煜曼S河富寧夏”被賦予新的時代涵義!


        扶貧解困

        上個世紀后幾十年,寧南山區一些人民生活的艱難超出了想象!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山海情》坦露了九十年代的貧窮景象:父親為了一頭驢、一口水窖就能把女兒嫁給一個沒見過面的人;一家三兄弟只有一條褲子,誰有事出門誰就穿上。

        黃璜在全國扶貧工作會議上曾動情地感嘆:那里的人民實在是太苦了??偸遣粩嗟仄床?,不斷地失望,年復一年,苦度歲月,在這樣的省區工作,如何擺脫貧困總是第一位的工作。

        “解決貧困絕不動搖”。黃璜堅定的信心源于他堅定的認識:扶貧是發展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更是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原則問題,“苦瘠甲于天下”必須盡快拋棄!

        黃璜在寧期間,扶貧工作有幾個里程碑的會議,明確思路和目標,制定任務和舉措,黨政聯手,上下聯動,成效明顯。

        敘說這些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但我恰恰覺得這是了解黃璜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當年帶領干部群眾挑戰貧困的真實記錄。所以,請讀者隨我的思路走吧。

        先說說兩次全區扶貧開發工作會議。1994年6月召開的扶貧會議,根據《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要求,結合寧夏具體情況,提出實施“雙百”扶貧攻堅目標:用7年時間,解決近100個鄉(鎮)、100多萬人的貧困問題。

        1997年3月召開了自治區黨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一貫追求講短話講實話的黃璜,發表了少見的長篇。

        講話直奔加大扶貧攻堅的力度:用四年或更短的時間,基本解決現有76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意味著每年必須穩定地解決近20萬人的溫飽。

        黃璜分析了有利條件:思想基礎較好;路子比較清楚;投入明顯增加;市場作用增強;科技進步加快。另外,在現有的76萬貧困人口中,人均純收入在300元(1990年不變價)以上的占三分之二,許多人距離脫貧已不遙遠。

        目標已定,怎么落實?黃璜強調:緊緊牽住“解決溫飽”這個牛鼻子,狠抓改善生產條件、科技扶貧、社會扶貧、放開搞活、社會進步等關鍵環節,多管齊下,綜合開發,苦戰四年,消滅貧困。

        再說說四次扶貧開發專題會議。1993年的“西海固農業建設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總結了前10年西海固建設和扶貧開發的經驗,研究部署后10年的工作;1995年的南部山區干旱帶特困鄉扶貧會議,確定20個企業對受干旱最嚴重的20個鄉進行重點扶持,幫助連續遭受第四個大旱之年的人們走出困境;1995年的“全區扶貧開發現場會”,簽訂目標考核責任書,召集干旱帶上20個鄉鎮研究實施“窖灌抗旱扶貧工程”;1997年的“寧南山區干旱帶片抗旱扶貧工作會議”,提出走以水治旱、以水治貧之路。

        黃璜參加了扶貧工作會議和專題會議,與自治區其他領導共同殫精竭慮,提出兼顧眼前和長遠的思路與對策,確定方向和任務,引領全區干部群眾懷揣希望跋涉前行。如今,他們當年的期許已經實現,這是黃璜和與他并肩工作的老同志多么欣慰的事情??!

        “農民問題是首要問題”。黃璜深知扶貧就是解決農民的疾苦問題。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民是弱勢群體。黃璜價值觀中濃郁的人文情懷,使他高度關注深切牽掛農民生存發展的方方面面。與他相處的歲月中,我強烈感受到,他傾全力推進扶貧工作一以貫之的主導思想中不乏這種高尚情懷的顯露。九十年代第一個春節大年初二,黃璜就來到蘆草洼給搬遷農民拜年。他說,在中國,農民問題是首要問題,農業解決不好,城市生活、工業發展和社會進步都是空話。

        寒冬季節,黃璜來到1995年受災嚴重的同心縣李家洼村訪貧問苦,他了解到這里連續37個月沒下一場透雨,一些農戶只有兩三個月的口糧時,一再囑咐縣鄉村干部盡快組織大家多渠道、多門路開展生產、生活自救。他對隨行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說,救災糧、款發放的重點要放在干旱帶上,救濟最困難的地方和最困難的群眾。

        黃璜下決心解決干旱帶片群眾缺水少食問題的思路中,把改善基本條件放在了重要位置。他在南部山區調研時強調:辦法再多一些,路子再寬一些,抓的再實一些,要從每個村抓起,經過若干年的努力,使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個大的改善。

        九十年代開始的幾年間,彭陽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在改善生產條件上取得了明顯成效。黃璜曾冒著嚴寒查看崾峴等鄉的大面積機修農田。他說,這既是脫貧工程,也是致富工程。山區各縣都應狠抓生產條件的改善,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動搖。

        山區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科技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治區黨委、政府于1992年正式確立了“科技興寧”戰略,1995年又拓展為“科教興寧”戰略,使之更加切合寧夏實際,并將這個戰略上升為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主導戰略,在全區營造有利于科技進步,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為此成立了專門機構加以推動落實。

        黃璜率先垂范,從農業問題入手抓落實,他經常下鄉督促檢查調研落實情況。僅以1996年地膜覆蓋技術為例,25萬畝地膜玉米的產量就達1.2億公斤,在3.6%的種植面積上奪得了16%的產量。不僅僅是玉米種植,科技還逐步應用到引黃灌溉、打井打窖、農田基本建設、種植業、養殖業、農畜產品加工等領域,使脫貧致富插上翅膀。調研中,黃璜看到成績很高興,但也發現不少問題。例如,有的縣鄉農民因怕種地麻煩和成本稍高,地膜種植技術難以推開。他要求通過有效宣傳示范、現場觀摩等多種辦法,給農民算賬,讓群眾看到好處,改變幾千年靠天吃飯的老習慣。同時,自治區政府和相關部門采取多項措施,強力推進實用技術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多層面地向農民提供科技服務。

        “喚醒沉睡的土地”。寧南山區尤其是干旱帶,被聯合國定義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而賀蘭山下黃河兩岸還有大片沉睡的荒原。寧夏歷史上就有“拉吊莊”的作法,從李學智任區黨委書記起,寧夏就啟動了移民工程,建設了盧草洼等幾處吊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隨著貧困人口增多,移民開發的任務也越來越重。

        如何加快移民開發的步伐?黃璜與政府分管副主席等一行于1994年春季,頂著五六級大風進行考察。在車上,區農建委負責人作了匯報。當黃璜聽到全區6個縣外連片吊莊,僅去年糧食總產就達1804萬公斤,種植3年以上的山區農民基本解決了溫飽,涌現出了一批戶均萬斤糧、人均純收入超過600元的農戶時,高興地贊許和思考著。大家查看了黃羊灘和玉泉營農場、鎮北堡林草試驗場、賀蘭山農牧場部分荒地,走訪了蘆草洼吊莊農民和蘋果園枸杞園。

        黃璜對移民開發工作做了部署。人們能夠感覺到黃璜的深思熟慮,感覺到他鐵了心竭盡全力要推進這項事業。俗語道,樹挪死人挪活,是啊,心頭千萬事,解決溫飽最要緊!

        1995年12月,黃璜在“1236”指揮部負責人的陪同下,察看了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現場。

        說起這個工程,還有點背景呢。發起人是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她鑒于黃河上游的大柳樹項目一時不能上馬而提出這項建議,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云、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等都過問過。國家批準項目后,黃璜、白立忱非常重視,從規劃設計、勘探施工和現場處置疑難問題,他們都親力親為,毫不含糊。白立忱冠名這項工程為“1236”工程,即解決100萬人的溫飽問題,開發200萬畝水澆地,總投資30億元,用6年時間完成。黃璜多次號召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高質量建設這項扶貧工程。

        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干旱荒原上搞開發,必須把水先送上去,否則一切都是白費功夫。1996年5月11日,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在紅寺堡一泵站隆重奠基。國家領導人鄒家華、楊汝岱和部委的一些領導出席了奠基典禮。自治區、地、縣負責人參加典禮,數千名群眾也自發參加。

        這項工程是國家支持的寧夏“九五”扶貧大型重點建設項目,

        黃璜主持了奠基儀式,鄒家華講了話,高度肯定寧夏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白立忱做了鼓舞人心的講話。次日,寧夏日報發表很有氣勢的文章:《奠百年基 造萬代?!?!

        這項工程在實施中,國內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城鎮化速度加快,農民多渠道致富成為趨勢,為適應新形勢和土地、資金等原因,我們調整和壓縮了原定搬遷開發計劃,集中財力物力人力打造一期工程的紅寺堡移民開發區。經過持續數年的艱苦努力,開發水澆地40余萬畝,搬遷山區干旱帶群眾20余萬人,昔日的亙古荒原,變成了新的米糧川和葡萄、枸杞產業基地,一座新的縣級城鎮也拔地而起。

        “必須啟動內在動力,必須抓優勢”。黃璜多次講,解決山區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社會各個方面的幫扶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還在于啟動內在活力。而啟動內在活力之要,依然是在“三個有利于”原則指導下的解放思想、放開搞活。

        根據“南部放開”的要求,山區各縣搞了一系列改革,事業得到了發展,人民得到了實惠,看到了擺脫貧困的希望所在,一些縣的優勢產業發展也開始露出春芽。黃璜強調,啟動內在動力不僅對山區重要,而且對川區乃至全區各個方面都重要。要從各個方面創造寬松的氣氛和環境,創造不甘貧困的進取氣氛和環境,發揮主觀能動性與潛能,鼓勵、支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對于發揮優勢,黃璜強調既要有宏觀的思考,也要有具體的想法。他說,僅就旅游業而言,自己對涇源、橫城都做了一些思考。涇源屬于陰濕地區,發展農業受到很大制約,但能否利用其獨特的自然環境,變成一個旅游、避暑的勝地?那里是涇河之源,既有近似黃山的景色,又有老龍潭、荷花苑和關于成吉思汗的傳說,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發展旅游的好地方。

        鹽池縣是聞名全國的“甘草之鄉”,人工種植甘草,找到了一條投資少、見效快的致富路子。截止1993年9月種植了8500畝,預計產值上億元。黃璜現場考察后,對鹽池縣積極培植資源,發展藥材工業的作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各地都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揮優勢,適合發展什么就發展什么,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在同心縣喊叫水鄉調研時,黃璜叮囑我說,同心圓棗皮薄肉厚味甜,應大力發展。

        如何把寧夏農業畜牧業有限的長項,按照市場需求變成大產業,黃璜費了很多心思。他知道,不能躺在現有的成果上吃老本。例如,寧夏大米馳名大西北,以枸杞為代表的寧夏“五寶”名聞遐邇,是市場上的緊俏商品;山區涇源縣黃牛養殖已小有名氣,中部地區鹽池、同心、海原三縣,半農半牧,荒漠草原面積較為廣闊,適合發展畜牧業,是寧夏優質品種灘羊的集中產地,飼養出欄量較大;灌區回族村落農民舍飼養牛養羊也有較好基礎;中寧中衛等漢族縣市黑豬(優良品種)的飼養也有一定的規模。另外,從種植業看,面對市場的靈武長棗、西吉土豆、隆德藥材種植開始起步,等等,但總體這些具有前途的產業當時商品量小,科技含量低,市場上占有率不高。

        黃璜抓住這些著力點,力爭把這些小優勢變成大優勢,夯實農民脫貧致富的基礎。當時,立足于寧夏農業秸稈豐富和農民的養牛傳統,養牛業成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熱門話題,1994年灌區存欄黃牛9萬頭,奶牛3萬頭左右。黃璜要求按照大農業的觀點認真念好種、養、加三字經,并力推養牛業健康發展,他強調說,在搞好種植業的基礎上,以養牛為農村領航產業,把畜牧業搞上去,使蛋糕做大。

        他叮囑說,要從各地的實際和優勢出發,多品種、多樣化,能養肉牛養肉牛,能養奶牛養奶牛,專事小牛繁殖也是大有可為的。還可以放大這個“養”字,只要有市場,有效益,應當品種不限,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洞里鉆的,都應該提倡和支持。

        黃璜特別重視經營大戶在脫貧致富奔小康中的帶頭作用,他撰寫了“充分發揮經營大戶在奔小康中的示范帶頭作用”的調研文章。文章開門見山:如何加快寧夏農村小康建設,是我一直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最近,我又到賀蘭縣調查研究,廣泛接觸了基層的干部和群眾,重點走訪了一些經營大戶,并和他們深入交談。深深感到:一大批經營大戶的崛起,展示了農村奔小康的廣闊前景,意義不可小覷,作用不可低估。

        文章概括了經營大戶為農村經濟注入新活力的特點:規模大;效益高;專業性強;重科技。

        文章熱情地對經營大戶的出現和發展給予了肯定:其重要性不僅僅在于自身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給整個農村帶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愈來愈成為加速實現“三個轉變”(由傳統農業向以農業為基礎、二三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村經濟轉變,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城鄉分治的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轉變)的重要力量。

        這篇文章闡述了黃璜引領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前衛理念,在當時發揮了積極的輿論引導作用。

        “政策是靈魂,是最有力的杠桿?!秉S璜特別看重政策的作用。他強調既要認真執行上級的政策,又要敢闖敢“冒”,如果實踐證明確實錯了,改過來就是了。任何人都不要“扭住不放”。

        一是研究和探討。黃璜認為中國改革從農村首先成功,但有待于研究的領域和方面還相當多,來寧夏第一年就要求加強對規模經營、農業開發、發展鄉鎮企業、科技興農等方面政策措施的研究和探討。

        二是放得再開一些。黃璜多次強調深化改革開放,千萬不要被條條框框所束縛。只要把握“三個有利于”原則,完全可以放得再開一些。

        三是加快改革步伐。1994年2月,黃璜參觀了彭陽的縣城和古城、草廟等鄉的農貿市場后強調,戶籍制度的改革步伐可以快一些,從多方面為農民進城進鎮從事二、三產業創造條件。凡是能給人民帶來好處的事情,都不要等待,應積極全力去辦。

        他提出了“馬路經濟”的概念,要求農村集市沿交通要道兩側靠近村落布局,“長藤結大瓜”,繁榮農村經濟。

        “時刻把群眾疾苦掛在心上”,這是黃璜的肺腑之言,更是他濃郁為民情懷的真實詮釋。

        行文至此,我的眼前浮現出陪同黃璜調研的情景。1996年西海固連續5年遭受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旱災,3月11日黃璜帶著我和任啟興等自治區領導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迎著西海固春風卷起的黃沙,行程千余公里。我們登高山、上旱塬、進工廠、串村隊、看墑情、察民情,4天走訪了28個調研點。

        一次晚飯桌上閑聊,有人說起西海固民謠:“三年兩頭旱,十種九不收”“井干泉枯水斷流,渴的麻雀喝柴油”,良久沒有說話的黃璜沉重地說,這里就是要與缺水進行不懈的抗爭啊。去年以來迅速興起的“窖水節灌”新技術,目前已打生產窖11000多眼,可澆灌2萬畝。解決山區缺水,就是要大(揚黃灌溉)、中(井灌)、?。ń压啵┙Y合,幾條腿走路。

        隨后,我倆出來散步。黃璜說,慰問貧困戶,看到一些人家徒四壁,心里很不好受。他說當年安徽無為縣基層干部冒著風險把有限的集體土地借給災民耕種,幫助他們度過了饑荒,這種“借地度荒”的精神難能可貴?,F在是八十年代了,干旱帶上的許多人還在苦苦熬著,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啊。

        一次,查看日光節能溫棚設施后座談,黃璜告訴我,會上由我講話,我寫了個提綱講了大半個小時,會后,他要看我的發言提綱,因為寫的太亂當時我還真不好意思給書記看,他表揚我講得好,尤其是發展冬季農業的觀點很必要很適時。還說,要引導農民科學種地,我們當領導的也要懂得一些科學知識,否則就不好講話。

        黃璜曾多次帶我下基層,開會常常讓我先講講意見。我曾顧慮自己講多了,一把手怎么講話呢?不過下去幾次后,我的顧慮自然而然消失了,書記是個寬厚大量之人,跟著這樣的領導舒心。

        黃璜個性內斂低調,但很重感情。他在內心時常惦念他履職土地上生活的人,尤其牽掛寧南山區那片土地,關心那里貧窮農民的生活,操心辦學條件和學生的學習。從媒體報道的消息中粗略統計,從黃璜1990年來到寧夏第11天就去小山村算起,到他1997年8月離任,共去南部山區21次。而1997年7月29日、8月5日和23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到同心縣和固原等地三次檢查扶貧工作。也許,這用常態的思維難以理解。他用心兌現剛來寧夏說的話:“讓老百姓有飯吃,有錢花”。簡短的十個字,是與土地一樣真誠質樸的語言,是與土地一樣盡其所能默默奉獻的情懷!

        在離任前幾天,他還抓緊時間調研銀川市等地回民公墓存在的問題,要求有關部門抓緊解決。這件事讓許多回民群眾深受感動交口稱贊。黃璜不僅傾力推動民族地區脫貧奔小康,還滿懷熱忱努力營造民族團結,推動社會進步,念念不忘自己擔負的崇高使命。

        有人告知我,黃璜在全國政協工作期間,經常下基層到農村了解民情民意,一次在大會上做“三農”問題發言,由于情真意切,講出了農民的心里話,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和贊許。

        2010年9月,黃璜給時任寧夏書記張毅、政府主席王正偉寫了一封信。在此摘錄:

        一.以“移民脫貧”舉措促進寧夏中、南部地區的發展是一較為現實的方案,我是完全贊成的,望統籌各地的實際,積極而穩妥地推進之。

        二.水,是寧夏帶有根本性問題之一。緩解缺水困難的途徑很多,其中,大柳樹水利工程至關重要。此工程前人均做過努力,如能在你們任期內動一鍬土,也是很大的成功。

        這是他離開寧夏十三年之后還割舍不了的情緣!真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還是憂其民??!

        回首以往,當年扶貧工作的困苦超出了預想,國家制定的脫貧標準雖然不高(1986年人均純收入為206元,2000年為625元,2020年預計為4000元),但寧夏實現它卻相當艱難。加之那些年多發的自然災害又造成一些人不斷返貧……盡管步履艱難,但目標既然選定,只能在風雨中一任接著一任抓,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干,不間歇地努力,總能朝著心中的目標前行。

        還值得濃彩一筆的是成果斐然的閩寧合作。黃璜在寧的1996年,閩寧兩省區開啟了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制度,從此一場跨越時空的守望相助持續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曾4次親臨寧夏,心懷熱忱的福建人給予了寶貴的援助。八閩大地“敢拼才會贏”的進取精神和寧夏“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英雄氣概互相激蕩,捻成了一股韌力,成就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典范。

        2020年,中國政府宣布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標準為: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縣全部摘帽,中華民族首次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寧夏最后一個貧困縣西吉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品格之重

        回顧風雨兼程走過的路,我在思考:黃璜在塞上履職八年,對于寧夏的那一階段與未來,意味著什么?有著怎樣的啟示?

        萬丈高樓平地起,黃璜與同時期一起奮斗的人就是那夯實地基的人!他有堅定的黨性信仰,有滴水穿石般的勤奮,有堅韌如蒲草的毅力,也有燃燒如旺火的熱忱,他沒有辜負在寧夏的每一個日子!

        從我的視角看,至少有三點啟示。

        啟示之一,不爭論篤定前行。也許是因為黃璜飽嘗了極左路線當道時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傷痛,也許是目睹了許多百姓曾掙扎于貧困與苦難,也許是親歷了改革浪潮的撞擊與洗禮,讓他與時代同頻共振的不倦求索具有敏銳與前瞻。

        黃璜剛到寧夏時,看到了人們觀念與開放地區的巨大反差。沿海的人不大理會理論界的激烈爭論,而是卯足勁遨游市場經濟之海,而這里還在爭論蒼白理論的是非曲直,還在擔心國家會不會演變成資本主義。他深感沉悶的思想迫切需要激蕩,陳舊的觀念急需更新。

        加快寧夏的發展,對于黃璜,怎就一個“急”字了得!

        我與黃璜共事的記憶中,他談論最多的是轉變觀念。最愛說的是:改革開放不動搖,真抓實干不爭論。

        不論是下到基層,還是在領導層,他幾乎是逢會必講更新觀念,大聲疾呼解放思想,強調少數民族地區更要有強烈的改革開放意識。以下就信手拈來幾例。

        在擴大對外開放工作會議上他說,要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貫穿于改革開放的全過程。轉變觀念不能坐而論道,應在真抓實干中轉變。

        在南部山區調研時強調:腦筋不換,思想不活,觀念不變,很多工作都難以推動;思想解放了,觀念轉變了,工作就會有思路,有辦法,有新起色與新變化。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領導干部尤其重要。

        在自治區第七次黨代會上,黃璜在工作回顧中第一項就是:解放思想,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他強調要著重克服“左”的影響,擺脫姓“社”姓“資”的困擾,打破舊的思維定式;要用辯證的觀點正確認識寧夏區情,在正視困難的同時,更多的看到發展的潛力,敢于和善于轉化劣勢,發揮優勢。

        在固原扶貧現場會上黃璜說,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占據主導地位的歷史條件下,不堅持改革,不放開搞活,求穩怕亂,工作必然一般化,甚至成為落伍者。

        他列舉了表現:我們提出加快集市建設,有的同志跟不上;提出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有的同志跟不上;提出加快農村三個轉變,有的同志跟不上;提出通過打窖打井、發展庭院經濟、養殖大家畜和珍稀動物,加快脫貧致富步伐,有的同志還是跟不上,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

        在西北五省區黨政主要領導聯席會議上,黃璜不厭其煩:極為突出、極為迫切的一項工作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寧夏的實際看,思想僵化、觀念陳舊、精神不振、按部就班,既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一大難點,也是加快發展、擺脫貧困的一大障礙?,F在看來,越是經濟不發達地方,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任務越為繁重。

        在這之前,自治區黨委決定開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快發展”的大討論。引導寧夏人認識: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著改革開放的程度和經濟發展的速度。

        黃璜曾6次踏訪溫州。1985年第一次去時,是省委書記中第一人。溫州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吻合了他的改革思路。他很贊賞溫州人面對鋪天蓋地非議的冷靜:“我們在外部爭論中出名,在內部不爭論中發展”。他悟出了真知灼見,傻子瓜子、中寧民營經濟,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在創新中借鑒。

        盤點寧夏大的進步,無不伴隨思想的解放。其實,發展的歷程就是思想革命的歷程,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歷程。誠然,這種轉變與更新還很不到位。但越來越多的寧夏人發自內心感悟:勇于破舊立新,方能與時俱進。

        “不爭論不動搖”,這六個字蘊含了大智慧大擔當。為發展大大減少了遲滯的紛擾,贏得了機遇與時間。于是,一大批新生事物在不爭論的環境中成長,改革開放在不動搖的探索中前行。

        啟示之二,抓機遇注重實情。在此,僅以黃璜致力于發展非國有經濟為例,來領略他立足實際強力推進的機遇意識,來思考他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看實際效果“唯實論”的成效。

        大家都知道1992年春天的故事,說的是鄧小平南巡講話。當時,全國都在搶抓機遇,鄉鎮企業迎來了強勁的發展態勢。寧夏處在了東部沿海和西部沿邊風起云涌開放大潮的兩面夾擊。

        數十年間,從基層摸爬滾打走上來的黃璜,一直為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大聲疾呼。他來寧夏后,深感這方面的嚴重滯后且許多人渾然不知。

        在1992年召開的鄉鎮企業局長會議上,他說,我們都要為鄉鎮企業說好話。這不是心血來潮,隨心所欲,而是一種理智的、極其負責的思考。加快全區發展,突破口在哪里?從經濟工作講,極其重要的是鄉鎮企業。

        時隔9個月,在鄉鎮企業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高屋建瓴、一唱一和,為在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中鄉鎮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但前進道路上最難逾越的隱形路障,就是干部的思想跟不上發展的要求。黃璜嚴厲批評一些干部,思想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中,在急劇變化的市場面前,強調客觀,畏首畏尾,束手無策。那種上面給錢就干,不給不干,多給多干,少給少干的“等靠要”思想,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格格不入。他嚴肅要求:要增強市場經濟觀念,積極主動去開拓市場。

        對于鄉鎮企業,黃璜曾深情地勸誡大家:都不要再看不起它,更不能潑污水,任意傷害它。絕不能再干自己卡自己的蠢事。

        我聽陪同調研的同志說,黃璜在中寧一連幾天深入私營企業聽匯報、看現場、問情況,但表態不多,晚上很晚還在書寫思考所得。時隔不久,1994年11月在中寧縣召開了全區發展私營經濟現場會。私營經濟以特有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比其它所有制經濟更具有發展潛力的態勢,使與會者受到震動,猶如云遮霧罩的思想中照進一束耀眼的亮光。

        黃璜擔心一些干部看了感動回去不動,在關鍵處點撥說,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最主要的是提高思想認識,要繼續反“左”。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必然有一個大發展。要認清這個形勢,不能講講就完。要抓緊規劃,放寬政策,放水養魚。

        盡管快馬加鞭不停追趕,寧夏還是繼續拉大著與全國的差距。黃璜憂心忡忡!

        在自治區黨委七屆四次全體會議上,他急迫而又堅定地說,必須把大力發展非國有經濟作為振興經濟的戰略舉措來抓。除了國家明令禁止的,可以“五不限”:不限速度、不限比例、不限規模、不限形式、不限籍貫。

        自治區政府和各地都相繼成立了個體私營經濟協調領導小組,制定扶持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為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鼓實勁。效果顯而易見。

        1995年元旦剛過,在自治區億元鄉鎮書記鄉(鎮)長座談會上,十大億元鄉鎮閃亮登場。

        我想歷史應銘記這些勇立時代潮頭的集體:青銅峽市峽口鎮,銀川郊區銀新鄉、良田鄉、紅花鄉,永寧縣楊和鄉,吳忠市金積鎮,中衛縣鎮羅鎮、西園鄉、城關鎮,賀蘭縣習崗鎮。他們的崛起,推動了農業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成為加快引黃灌區建設的樣板。

        黃璜當然為億元鄉鎮高興,但現實離他的期望還差得遠呢!他直言,整體而言寧夏還是缺少解放思想,缺乏敢闖敢冒的精神。他要讓非國有經濟經營者放心:我們突出鄉鎮企業,“三分天下有其一”要抓,發展成半壁江山也要抓下去;我們在搞活國有企業的同時,要積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

        欣喜的是,“八五”期間寧夏鄉鎮企業基本擺脫了低速度、低水平、年際波動大、低而不穩的局面,開始步入持續、快速和效益同步增長的新階段。但經濟粗放、管理薄弱、科技含量低問題仍十分突出。

        非國有經濟應運而生,從鄉鎮企業、私營經濟、民營經濟到個體私營經濟;從合資企業、合作企業、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到企業集團,嵌刻了體制機制轉變的艱辛和深化改革的軌跡,勇敢卷起了一波波拍岸大潮!

        黃璜欣賞鄧小平“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名言,他認為這句釋理簡明的話語,把改革面臨諸多問題化繁為簡,不啻給了社會思維一副清醒劑。

        從非國有經濟的發展中,我們看到黃璜的戰略思維特征。他認為,領導者一定要有超前思維,對未來有所預測和準備。他來寧夏后曾問我,吳忠與靈武能不能連起來?我當時的反應是驚愕和不理解。這也讓我想起一件事,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林伯渠率團代表中央赴銀川表示祝賀,他參觀了破舊的銀川城后提出,要努力把老城區和北塔連起來,當時北塔位于銀川北郊距老城區也就二三里地,但林老這句話,超越了當時寧夏人的想象能力,引發了上上下下的議論,幾乎異口同聲,覺得不可思議??涩F在呢,北塔不僅包在了市區內,而且銀川與賀蘭、永寧縣連在了一起。這真應了那句話: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啟示之三,嚴律己必贏口碑。黃璜始終懷有緊迫感履職,在寧夏他有欣慰也有遺憾。欣慰的是,他用心血刻畫的發展愿景正在彩繪之中,他分外關注的重點建設項目,例如河東機場、寶中電氣化鐵路、大古公路等工程,還有寧夏高速公路零的突破、銀川至平涼的鐵路、銀川黃河大橋、中衛黃河大橋以及青銅峽鐵橋修復的全面動工都始于或終于這個時期。他提出并堅持的“增強發展意識,拓寬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標準,注意工作方法”的總體要求,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認可和重視,對寧夏這一時期工作的全面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指導和有力的推動作用。

        在此,我列出幾個枯燥但厚重的數據,以便讀者了解寧夏艱難爬坡的足跡:

        全區國內生產總值1989年55億元,1997年210億元;

        糧食產量1989年17.65億斤,1997年突破25億公斤大關。糧食人均占有量躍居全國第五位和西部地區第一位;

        鄉鎮企業總產值1989年12.8億元,1997年90.8億元;

        山區貧困人口由1992年的139萬人減少到1997年的52萬人……

        作為一個自治區,這些成果總量也許不值得夸耀。但我想說明的是,在當時歷史大背景下,在時代能夠提供的條件下,黃璜以公仆之心,發揮了最大的主觀能動作用。當然,這些數字更多凝聚了在黨中央領導下區黨委與政府的集體智慧、勇敢擔當與合力拼搏,包含了五百多萬干部群眾的辛勤勞作和心血匯集。

        黃璜自我評價:在寧夏工作、生活近八年,要講處人處事,我是公正無私的;要講對個人的鍛煉,是全面而又深刻的;要講有所作為,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經濟社會的進步、民族團結的增強和基礎設施的改善。這些都屬于基礎性建設,將長期起作用,甚至決定性作用。

        在告別寧夏的干部大會上,對黃璜的評價是:開拓的八年,奮斗的八年,無愧于各族人民的八年。

        他也有諸多遺憾,在此說三樁。一是建高樓二是建高速三是創品牌。由于多種原因延后了。

        那時一個銅板掰兩半花,實在太窮了!所以,遺憾是我們那一代人難以繞開的話題。在改革開放的中國選擇了市場經濟的時候,在資本不斷適應體制轉變的大背景,以市場經濟方式滾雪團般壯大的時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形成新的動力機制且邊界不甚清晰的時候,在經濟特區輻射和引領區域經濟如火如荼發展的時候,我們還在擔憂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百姓還在輕視走街串巷的外地木匠和前面做店后面支床的江南裁縫……

        鐵血的歷史告訴來者,在急劇變革的時代,循規蹈矩的老實人,抱守殘缺的守舊人,觀望徘徊的猶豫人,失去的往往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改革開放勇者勝!

        在此,我把思緒從那個漸行漸遠的時代中拉回來,說說黃璜身上一些超越時空的品格力量吧。

        黃璜在《領導人的思維》中寫道:我黨的各級領導都應在思想水平、工作作風和為人處事等方面,高標準嚴要求,率先垂范爭做楷模。

        他認為領導人的思想水平就是理論思維和實踐思維的能力,

        因之熱愛學習勤于思考成了他始終不渝的愛好與追求。他對社會學、縣域經濟、經濟結構多元化和“三農”問題的研究有濃厚興趣。他家藏書近萬冊,常常陶醉書之香味之中,任其浸染靈魂。晚年的黃璜酷愛讀書寫作書法繪畫,我覺得,是他的精神釋放,也是他的精神堅守,更是他的精神升華。

        黃璜曾說:當領導難,擔當貧困地區的領導更難。要想難不住你,只有恪守一條原則,就是做人要清廉,做事要認真。始終是知難而進,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對一切。

        他曾公開提出不貪污、不腐化、不違法違紀的“三不主義”和“不該得的別伸手,該得也可讓幾分”等自律性主張。

        他說的是真切感悟,更是數十年如一日對信念的的赤誠捍衛。從他拒絕接受老伴去世我去看望時帶的一點慰問金這件小事情,印證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是一以貫之始終如一的,因為那時他已離開寧夏多年??!

        讀過黃璜自傳《蒼蒼悠悠入夢來》的朋友說,看到當今社會一些領導干部做人做官做事習慣于講假話套話官話的不良行為,最佩服黃璜的嚴律己寬待人和他廉潔真誠認真做事的品德。

        黃璜坦言道:1983年他被推上省級主要領導崗位時,就針對官場弊端做了一些改革。首先是極力約束自己,不住當時是最高檔的宿舍,不配警衛員,不配公務員,不吃請,不受禮。他曾公開表示對貪圖享受、腐化墮落的人反感至極。

        讀到此處,細心的讀者會感受到黃璜身上散發的理想主義氣息。這氣息發源于黃璜年輕時立下的志向:經過自我奮斗,做一個有所追求而又潔身自好和與人為善的人。他在政治上看重廉政,對人以誠相待與人為善。他珍重友情,常以深厚的感情待人處事。他信奉的原則:在不失政治原則和個人尊嚴的前提下,能忍就忍,能讓就讓,能幫就幫,不卑躬屈膝,不制造矛盾,不主動出擊,以友善去維持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系。

        我想用一件小事情來說明這一點。大約是1992年,那時我是區黨委常委兼宣傳部長,記不得為何事心中不快,對黃書記甩著臉子好幾天。當我回過神來后,對自己的無知淺陋深感不安和自責。這件事后來我們誰都沒提起過。撰寫這篇文章時,我猜想黃書記當時也許會感覺到什么,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對我的支持和兩人日漸加深的友情。我還想再舉一個例子:1994年,為了提高寧夏的知名度,區黨委宣傳部啟動了以西夏歷史為題材的電視連續劇《賀蘭雪》的拍攝,聘請著名導演陳家林主持這項大工程。電視劇拍到一半,有人惡意告狀,電視劇被迫停拍。在電視劇面臨夭折的最困難的時候,我去請示黃璜書記,他明確表態支持電視劇繼續拍攝。這種共產黨人的政治擔當,使我十分感動。宣傳部上下頓時信心大增,電視劇終于拍攝完成了,對宣傳寧夏,增進民族團結,講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還清楚記得,《鳳凰衛視》在大陸開播后,要不要在領導干部居住的小區落地,廣電廳爭議很大,我拿不定主意請示黃書記,他說了一句很重的話:全世界都在看,我們為什么不能看!這些事例表明,黃璜擔任寧夏一把手時期,區黨委領導班子民主寬松的政治氛圍和主要領導的品德修為,的確有利于大家想工作干事業。

        我還想說,黃璜從政幾十年,顯現著其精神追求的高尚與直抵人心的光亮。他在崎嶇的山路上頑強攀登,達到了能夠達到的高度。

        回望黃璜書記的塞上歲月,并擴展時空的維度,追尋他孜孜以求的人生之旅,我感受到他執著信念的恒久力量,感悟到全身心追求社會進步和人民福址的老共產黨員的崇高境界,進而回首改革開放進程中回漢兒女的不懈奮斗,昭示當今的寧夏人:生生不息的應是創造之魂魄、拼搏之精神!

        (作者:馬啟智,寧夏回族自治區原主席,于2021年4月3日)



        馬啟智,回族,寧夏涇源人。曾就讀于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大學畢業后赴北大荒部隊農場勞動鍛煉,后在遼寧鞍山鋼鐵公司育成中學、銀川市第二中學任教。曾先后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團委副書記、固原地區黨委副書記、銀南地區行署專員,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黨委常委、宣傳部長,黨委副書記和自治區主席。是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六屆中央委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到全國人大工作后,先后擔任十屆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十一屆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F任中國草學會理事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好讀書、勤思考、愛書法、喜攝影、長詩詞。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寧夏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了詩集《大地行吟》《大地歌吟》和《大地暢吟》。還出版了《人生簡報》文集:《思考:發展的哲學》《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改革:發展的動力》。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悟,對大自然的贊美,對寧夏乃至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懈思考、積極參與和深切關注。



        錄入:ygzhang 編輯:ygzhang
        update time:2021-04-27 04:02:34
        云南通-云南省民族商會官方網站 業業安-云南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數據治理與事故預防智慧化服務-云南業業安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網-《環球游報》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區官方網站 | 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大理旅游網-大理旅游集團官網 昆明旭坤會計師事務所 云南蝴蝶泉國家4A級旅游景區

      1. <track id="olgpo"></track>
      2. <track id="olgpo"><div id="olgpo"></div></track>

          <track id="olgpo"></track>

            <tbody id="olgpo"><div id="olgpo"></div></tbody>

            {关键词}